打开APP

生育力下降别只怪卵子!Science:卵巢里的神经、胶质细胞才是“隐形操控者”

来源:生物谷原创 2025-10-24 13:40

大家总在找‘青春之泉’,或许它就藏在卵巢里——延缓卵巢衰老,可能就是让全身更健康衰老的钥匙。

35 岁后怀孕难” 几乎成了当代女性的生育焦虑标签——从 25 岁到 40 岁,女性每月成功受孕的几率会急剧下滑。几十年来,科学家们都默认 “卵子老了、坏了” 是罪魁祸首,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(UCSF)和陈・扎克伯格生物中心旧金山分校的新研究,却给这场 “生育困局” 提供了全新答案:卵巢衰老不只是卵子的 “独角戏”,周围的 “生态系统”,包括支持细胞、神经甚至结缔组织,都在悄悄影响卵子成熟,加速生育力衰退。

该研究的通讯作者、UCSF 妇产科与生殖科学系教授 Diana Laird 博士直言:“我们以前总把卵巢衰老简化成‘卵子数量少了、质量差了’,但这次研究清楚地看到,卵子周围的每一寸环境都在变——包裹卵子的颗粒细胞、调节生长的神经、维持结构的结缔组织,都会随年龄发生改变。” 而理解这些变化,不止关乎 “能不能生”,更关乎 “老得健不健康”:要知道,女性绝经或切除卵巢后,心血管疾病、骨质疏松等老年病风险会飙升,若能减缓卵巢衰老,或许能帮我们延缓这些疾病的到来。

为了摸清卵巢衰老的 “全貌”,研究团队先从 “可视化” 入手。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三维(3D)成像技术:给完整的小鼠卵巢做 “整体免疫染色” 并透明化处理,不用像过去那样把卵巢切成薄片,就能清晰看到卵子的分布和状态。

结果发现,2-4 月龄的小鼠(对应人类 20 岁出头)卵巢里,卵子还能均匀分布;可到了 9-12 月龄(对应人类 35-45 岁,即医学上的 “高龄生育期”),不仅储备的原始卵泡(未成熟的 “卵子后备军”)在 6 月龄前缓慢减少、12 月龄时急剧下降,就连正在生长的卵泡,也从 4 月龄开始悄悄减少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 “高龄小鼠” 做体外受精(IVF)时,排卵数量会减少,卵子能发育成囊胚的概率也显著降低——这和 35 岁后女性的生育困境几乎一模一样。

当团队把这种 3D 技术用到人类卵巢上时,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:人类的卵子并非均匀散布在卵巢里,而是像 “小社区” 一样,聚集在皮质区的 “卵泡口袋” 里,周围全是没有卵子的 “空白区”。而且年龄越大,这些 “口袋” 里的卵子密度越低,口袋本身的体积也越小。“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,”Laird 说,“我们原本以为卵子会像‘撒种子’一样分布,可‘口袋’的存在说明,就算在同一个卵巢里,环境不同,卵子的存活和成熟能力也会不一样。”

光看形态还不够,研究团队还联合陈・扎克伯格生物中心的 Norma Neff 团队(该中心基因组学平台主任),用单细胞 RNA 测序(scRNA-seq)技术,分析了近 10 万个小鼠和人类卵巢细胞的基因活动!要知道,人类卵巢组织难获取,卵子又大又脆弱,研究人员只能手工小心翼翼地分离单个卵子,才避免了标准仪器对细胞的损伤。

这一分析不仅找到了卵巢里 11 种主要细胞类型(小鼠 11 种,人类 10 种,差异在于人类样本中未检测到黄体细胞,可能和月经周期或避孕药使用有关),还发现了两个 “隐藏玩家”:神经胶质细胞和交感神经。

神经胶质细胞大家更熟悉的是它在大脑里的作用——支持神经细胞工作,可没想到它在卵巢里也存在;而交感神经(就是我们 “战斗或逃跑” 时活跃的神经),在卵巢里形成了密集的网络,而且年龄越大,这个网络越密:小鼠 12 月龄时,卵巢里交感神经的轴突密度显著升高(p<0.0035),人类 “高龄生育期”(37-58 岁)卵巢也有同样趋势。为了验证神经的作用,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:通过基因手段切除小鼠的交感神经,结果发现小鼠卵巢里的原始卵泡变多了,可成熟的卵泡(尤其是能排卵的大卵泡)却变少了。这说明,交感神经其实在 “指挥” 卵子:什么时候从 “后备军” 里出来开始生长。

除了神经和胶质细胞,卵巢里的 “支持团队” 也在随年龄变化。比如成纤维细胞(维持组织结构的细胞),在 50 多岁女性的卵巢里会早早引发炎症和瘢痕(也就是纤维化),这比肺、肝等器官出现类似问题要早得多;而帮助卵子成熟的颗粒细胞,也有不同亚型,其中一种叫 Ghr+ 的颗粒细胞,以前被认为是 “退化细胞”,这次却发现它是卵子成熟的 “过渡帮手”——在激素波动时会暂时消失,之后又出现,帮卵子完成成熟的 “关键转折”。

更让研究人员兴奋的是,人和小鼠卵巢衰老的 “套路” 很像:比如两者的卵子成熟过程中,早期基因活动差异很大,但越接近成熟,基因模式越相似;交感神经、成纤维细胞的年龄相关变化也高度重合。“以前我们总担心‘小鼠模型能不能代表人类’,毕竟人和小鼠的生育周期差太多,”Laird 说,“但这次发现的相似性,让我们有信心在小鼠身上测试干预方法,再把经验用到人类身上。”

目前,研究团队已经开始探索药物能否 “调节” 卵巢衰老,比如能不能通过保护交感神经、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反应,来延缓卵巢衰老。如果成功,不仅能帮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延长 “黄金期”,还可能减少绝经后心血管疾病、骨质疏松等问题。就像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、UCSF 博士后 Eliza Gaylord 博士说的:“大家总在找‘青春之泉’,或许它就藏在卵巢里——延缓卵巢衰老,可能就是让全身更健康衰老的钥匙。”(生物谷Bioon.com)

参考文献:

Eliza A. Gaylord et al,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man and mouse ovaries across age, Science (2025). DOI: 10.1126/science.adx0659.
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87%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、评论、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->